top of page

软品牌酒店在中国是不是玩不起?


近日,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即将摘牌的消息令人感慨。南京圣和府邸是今年豪华精选在中国撤牌的第二家酒店,早在今年四月,上海的衡山路十二号酒店就已告别豪华精选。至此,该品牌在国内仅剩五家酒店。豪华精选酒店(The Luxury Collection)是万豪旗下的软品牌,非常注重原酒店的历史与文化底蕴,很大程度地保留了酒店本身的鲜明特色,在国际软品牌中也算是久负盛名,但在中国的扩展速度却令人惋惜。


为什么我们需要软品牌?


对于业主来说,软品牌不仅保留了酒店本身的灵活性,还可以借势品牌的名气拓宽预订渠道。宏观层面来讲,软品牌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连锁酒店的认知,单体酒店连锁化不再代表酒店的千篇一律标准化。RAR Hospitality首席执行官Robert Rauch曾提到,“这种弱化品牌标准的产品,已经成为‘千禧一代’思维旅行者的最爱。千禧一代不像婴儿潮一代或X一代那样关注品牌。软品牌让核心品牌得以扩张,同时提供了千禧一代喜爱的产品” 。


中国特色软品牌

中国本土孵化出的软品牌怡莱酒店、轻住酒店、以及前两年在中国声势浩大的印度品牌OYO,似乎与欧美国际酒店软品牌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。欧美的软品牌更注重酒店本身优秀的运营能力和鲜明的项目个性,譬如万豪旗下的傲图格品牌,从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中的童话城堡,到布拉格建于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宫殿,每一家酒店都独一无二;而中国或其他新进市场的部分软品牌则把重心放在了快速扩张上,更在意的是平台的搭建和市场的渗透。其逻辑主要缘由于这一类软品牌酒店的本质是互联网公司,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一贯的量化作风。


软品牌在中国难道只能被按在地上捶?


目前中国单体酒店与连锁酒店的比例为8比2,不少业内人士都提到,中国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单体酒店连锁化。理论上来讲,软品牌的出现应该可以加速单体酒店连锁化的进程。事与愿违的是,奢华软品牌豪华精选在中国屡遭碰壁;而主打下沉市场的OYO又面临高管相继跑路、被业主组团投诉的危机,不禁让人思考,难道软品牌在中国真的玩不起吗?


业主和品牌方的合作也许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,最终也许真的是个数字游戏,当品牌效益以及渠道资源大于品牌费用时,酒店业主自然会买单。盛联国际观点软品牌固然有其优势,包括但不限于:对于物业内容的灵活性、附加的品牌背书、以及多渠道的预订。而作为软品牌来说,对业主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发挥其渠道作用,而并非是软品牌的管理能力。

——环球旅讯、时代财经、迈点、盛联国际

65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